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细分市场面临的机遇挑战

  当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公司制作经营的每个方面。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在未来发展中,将充分整合新兴技术到各个功能模块,以适应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等特征,不仅需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也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因此,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的提高,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将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此来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优化;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将实现深度集成,生产设备与智能网络实现高度互联,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使智能制造装备性能一直在升级;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深层次地融合,提升装备功能复杂度,增强装备信息交互、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智能制造装备胜任大型、复杂生产场景的操作和信息整合。

  3C产品种类非常之多,不一样的产品对于组装、检测设备在功能、性能等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别;同时3C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复杂、涉及工序良多,因此3C制造业所需智能制造设备种类非常之多,3C设备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全球3C制造中心,产能居于全球首位。近年来,随着3C产品终端需求变化加快、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为更好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制造及更高品质的质量管理,3C产品加工制造商对相关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逐步上升。此外,随着3C产品功能复杂度、生产的全部过程精密度的慢慢地提高,3C制造厂商对于生产环节中高精密、高稳定性的组装及检测设备的使用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据统计,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4,197.06亿元,较上年增长22.3%。

  我国3C制造业不同生产工序的智能化水平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前端零部件及中端模组组装工序的智能化水平较高。近年来3C产品制造厂商对生产流程中产品质量保证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得检测作为品质管理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智能检测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规模随只能组装设备的广泛使用而不断提高。

  3C产品日益丰富的功能,将不断催生对相应功能模块进行组装或检测等的需求,成为3C设备持续发展的动力;新兴3C产品将不断涌现与发展,为3C设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锂电池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主要环节有前段极片制造、中段电芯制造以及后段电芯激活检测环节,锂电生产设备按照电池生产制造流程可划分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后段设备。近年来,我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国产设备的性能和稳定能力的逐步提升,国产化率不断的提高,据统计2021年我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为575亿元,同比增长100.3%,国产化率达90%。

  随着锂电技术的一直更新、迭代,锂电生产设备各环节均在进行技术升级,以更好的满足制造厂商对产品高一致性、高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推动制造厂商对锂电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在全球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明确的背景下,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趋势,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企业扩产意愿明确,对锂电生产设备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封装测试设备包括封装设备及后道测试设备。封装设备包括划片机、贴片机、键合设备等,封装测试环节的后道测试设备最重要的包含测试机、分选机及探针台等。从现阶段看,封装测试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市场主要由海外公司占据,国产设备的替代空间较大。

  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相对较快,已实现部分国产化替代,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核心技术水准不断增强,国产化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在国内封装测试行业强劲的发展下,各类封装测试设备的市场规模均有快速地增长,据统计,2021年测试机、分选机及探针台的增速分别达到48%、70%及90%。

  目前我国封装测试行业发展迅速,封装测试厂商积极投入新产线以实现扩产,未来,封装测试市场尤其是先进封装测试市场的扩产需求将持续带动对封装测试设备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确立了制造业大国地位。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我国制造业总体存在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的弊端。近年来,中美关系摩擦频繁,我国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关键装备的进口替代有着愈发迫切的需求,因此制造业整体的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需求为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

  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6,368万增长到2019年的1.76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2.57%。我国劳动力成本也一直上升,制造业职工年平均薪资从2008年的24,192元增长到2019年的78,147元。自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进一步影响了劳动用工稳定性,因此,设备替代人工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年5月,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2021年3月,我国发布的《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完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并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纳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

  综上,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将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实现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进口替代提供良好的机遇。

  目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及工业化应用均已逐步深入,并推动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及相关基础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装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智能化水平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兴技术进步及其深入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智能制造装备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3C、锂电池、半导体、汽车、工程机械、光伏等。3C、汽车等消费品行业,产品有较为固定的更新周期,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更新需求较为稳定,市场规模较大;新能源锂电及半导体产业均是我国未来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我国锂电池及半导体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相关智能制造设备行业带来较大需求。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较晚,国际厂商基于其先发优势,占据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国市场仍有较大的进口需求。相较于国际有名的公司,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公司总体规模偏小,品牌知名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随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国内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装备厂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抢占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部分细致划分领域已达到领头羊。总体上,国内厂商全面达到甚至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挑战。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为定制化生产,产品在研发设计、生产、调试维护等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机械、电气、力学、光学、信息技术等专业相关知识。专业相关知识的形成、积累及运用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务经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人才积累有待提升,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紧缺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挑战。

  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零部件众多,部分核心部件如精密马达、伺服电机、工业相机等核心制造技术仍由国外知名厂商掌握。

  客户为保证产品性能,在采购时会指定部分核心部件,因而国内智能制造装备厂商需按要求进口相关核心部件,一方面增加了国内厂商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对部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因此,对部分关键设备部件的进口依赖,仍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面临的重要挑战。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查与研究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