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戴上眼镜,转换视角,便能看到虚拟物体的不同面;如同虚拟的物体已在真实的生活中,可以伸手触摸……27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成为关注焦点。未来智能硬件的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27日下午,在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智能硬件——从产品创意到美好体验”现场,智能水杯、情侣手环以及可以戴在手上的移动测量血压产品等创意产品悉数登场。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随着4G布局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智能化需求的增加,硬件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5000多万户,带宽8兆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4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移动通信专家称,4G网络将使更多的终端连接到网络上,为更多的新应用、新体验带来发展空间。

  便捷的网络接入,为硬件智能化提供了网络环境。今年,无论是以硬件生产为主的公司,还是以软件开发为主的企业,纷纷进军智能硬件领域。以智能电视为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表示,今年1至7月,我国智能电视的渗透率接近60%,远高于全球中等水准。我国目前大约有6亿网民、4亿智能手机用户,还有超过1亿的互联网电视和电视盒子用户;此外,智能白色家电的用户规模增长也很快。

  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目前我国已变成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国家,未来20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传递基础之上,网络技术会逐步转向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工厂与工厂、设备和设备、产品和产品之间,都能通过无线宽带和移动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交互。

  据了解,目前可穿戴产品仅仅形成了千万量级的市场,其中,智能眼镜仅有10万元左右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不少可穿戴设备已经嵌入拍照、语音操作、镜片导航,以及对体重、血压、食物摄入、睡眠习惯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功能,但这一些产品都暴露出一个问题:没有很好地抓住用户的需求。

  传感器研究专家刘昊扬认为,可穿戴式设备没有黏住用户,并不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主要还是技术水平有所欠缺。工业与信息化部规划设计所信息网络部主任许志远提出,可穿戴设备产业生态的未来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硬件的开源,“这已经是主导趋势,包括产业链最上游有芯片知识产权授权的厂商和产业最下游的一些专业公司”;二是寻找用户的“痛点”,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这个方面切入,发展可穿戴设备将有更大的空间。”许志远说。

  其实,其他智能硬件的应用同样不够成熟。以智能电视为例,虽然智能电视销量超过电视总销量的50%,但购买后真正使用“智能”功能的用户不足25%。而对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等其他智能家电的智能应用,渗透率仅为个位数。

  与此同时,智能硬件的功能和生态链条仍有待完善。彭健锋说,目前市场上不一样的产品之间有接口差异,同一类型的智能电视产品,不一样的品牌不能实现兼容,是内容服务业发展要解决的重要瓶颈之一。

  物联网的搭建和智能硬件的兴起,使得未来智能硬件时代的安全问题,慢慢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业界人士称,与传统安全问题如支付账号被盗不同,全智能汽车这一类的智能产品一旦被黑客控制,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此前,某计算机安全研究公司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僵尸网络,该网络可以感染联网的家电设备,并借机发送数十万封恶意电子邮件,这是首例被证实的基于智能家电的网络攻击行为。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今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指出,随着办公及家用设备逐步智能化、接入网络,未来安全威胁将向物联网延伸。同时,社交网络因其包含的信息与用户生活紧密关联,真实性强,有几率会成为黑客实施定向攻击、钓鱼欺诈的温床。此外,云平台的应用普及也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和事件处置难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执行主任李晓东认为,目前,政府、企业、民间机构、技术社群、学术界和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的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对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他说,无论对于国际互联网的治理格局,还是对于一国的互联网管理,或者对于每个普通网民而言,都需要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